2018藥店十大關鍵詞來源:醫藥經濟報網址:http://www.PharmNet.com.cn
12月13日訊
關鍵詞 1、高集中度
2017年隨著全國性大連鎖藥店上市融資進程加快(主板和新三板)和各種資本(工業資本、PE、VC、民間資本)大舉進入,我國連鎖藥店并購重組進入井噴期,市場集中度正在迅速提高。目前,我國已經出現國大藥房、一心堂、老百姓、益豐、海王星辰等5家全國性大型連鎖藥店;大參林上市以后呈現了強力的追趕實力,近期發布的中期財務報表顯示今年銷售業績預計會突破70億元;健之佳則搶占了西南等地的主要市場,并于2017年5月26日申報,發行5300萬股,募集額度達5.09億元。
關鍵詞 2、區域龍頭
相對于一心堂等連鎖藥店的強大氣勢,許多地方零售連鎖一直在默默發展,比如甘肅眾友、溯玉平民、石家莊新興、吉林大藥房成為區域零售市場的中流砥柱。隨著2016年底漱玉平民招股書的披露,山東立健再獲得6億元資本加持,甘肅眾友跨區域控股浙皖兩省5家連鎖, 10個億的體量對其來說已不在話下。在堅持深耕西北,確保西北領導地位的前提下,甘肅眾友啟動了“全國領先”的大戰略,采取“現金+股權置換”控股51%的收購方式所可能產生的溢價空間,是其最大的優勢。
關鍵詞 3、轉型
目前在非主流的藥店零售業界,中小型連鎖和單體店的未來出路被認為是關閉或被收購兩條。但在筆者看來,藥店收購價格的核心是由盈利能力來決定的,同時考量門店的布局以及數量。那么,對于目前全國近20多萬家單體店來說,沉下心來精耕細作,發揮自己的優勢,回歸零售的服務本質,提升員工的藥學專業能力,提升品類精細化管理能力,是否才是轉型之道呢?
關鍵詞 4、供應鏈交錯融合
醫藥供應鏈由制藥企業、醫藥商業、零售企業三大板塊組成,三大板塊在供應鏈的作用不同,有很強的互補性。九州通從醫藥商業進軍醫藥零售行業,至今已經擁有直營和加盟零售連鎖門店911家;江西五洲醫藥的“藥幫國藥堂”擁有121家加盟門店,近期入股江西一家優質區域零售連鎖企業,承擔所有商品物流配送;今年1月,白云山認購云南鴻翔一心堂A股股份,成為其第三大股東。對于這筆投資,白云山方面的解釋為“加強與連鎖藥店的合作以促進公司醫藥零售產品在西南地區的銷售。”
由于國家鼓勵和支持建立大型物流配送中心,鼓勵第三方平臺的建設,筆者認為中小型連鎖可以考慮和區域內大型物流相互參股合作,這樣不僅可以大幅削減后臺費用,也可以專注前臺銷售。
關鍵詞 5、遠程服務
藥店互聯網遠程門診服務終端不僅方便群眾配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院與日俱增的門診壓力。為推動藥品流通轉型升級,浙江省慈溪市市場監管局在初期選擇4家藥店試運行的基礎上,已全面啟動零售藥店設置互聯網遠程門診服務終端工作。
近日,《成都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在全市藥品零售環節擴大執業藥師遠程藥學服務和電子處方試點工作的通知》印發,允許單體藥店自愿申請參加執業藥師遠程藥學服務和電子處方試點,同時允許第三方平臺自建獨立執業藥師遠程藥學服務平臺。
執業藥師遠程藥學服務,僅作為歷史遺留下來未配備駐店執業藥師的零售藥店的一種過渡方式,和已配備駐店執業藥師的零售藥店在駐店執業藥師正常工作時段之外提供藥學服務的補充方式。
關鍵詞 6、慢病管理
近些年來,慢病管理已經成為零售藥店的熱門趨勢,各地連鎖紛紛在店鋪規劃專區,建立“糖尿病生活館”“慢病生活館”等,并在員工內挑選“慢病管理專員”,建立慢病會員健康檔案等措施,但是筆者發現提供慢病管理的公司最終還是以“銷售其提供的商品”為一切服務和運作的核心。
因此,筆者認為,現行的慢病管理模式并不適合所有的零售藥店,也許大型連鎖可以實施,但專業性較差的中小型連鎖要慎重考量。對于中小型連鎖來說,采取處方低價+慢病知識+健康檔案作為吸引顧客的方式,以保健養生類產品(包括中成藥)作為核心利潤的結構體系,強化員工保健養生對于慢性病的防治知識,或許更容易操作。
關鍵詞 7、醫藥O2O
如今,整個醫藥O2O行業發生了劇變,百度醫療事業部、微信智慧藥店、阿里健康等都脫離了原本的醫藥O2O路線,創業公司也呈現出后勁不足的現象,僅剩的快方送藥和叮當快藥都不約而同地進行著擴張計劃。兩者最終是雙雄并立,還是否會吞并合一,獨占市場?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詞 8、品牌合作
連鎖藥店的競爭趨勢將由“銷售導向”向“顧客導向”轉變,連鎖藥店須先從顧客認知的產品出發和知名品牌企業的品牌產品合作,才能讓單品突破變得更加容易操作,讓顧客更加容易接受。例如,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與華氏大藥房正式簽約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將全方位展開藥品零售品牌戰略的深度合作等。
關鍵詞 9、藥店+中醫館
9月下旬《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其中最大的亮點是從審批制向備案制的改變,而且明確規定中醫診所,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中藥和針灸、拔罐、推拿等非藥物療法開展診療服務,以及中藥調劑、湯劑煎煮等中藥藥事服務的診所。從以上兩點不難解讀出國家對于開辦中醫診所的政策松綁以及釋放未來在醫療保險目錄中增加中醫類服務項目的利好消息,既能解決零售藥店的處方來源,又能把握中醫養生的大健康規劃方向,并且為增加中藥品類、中醫服務提供保障,有望形成“藥店+中醫館”的零售藥店標準的格局。
關鍵詞 10 、醫保定點藥店
據統計,全國范圍內已經有包括浙江、重慶、北京等多個省市或社保統籌地區完成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整合,并建立起統一的、城鄉一體的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制度并軌后,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范圍的城鄉居民,包括農村居民、城鎮非從業居民等,均可參加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省份內實行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實現統一的管理部門、籌資標準和信息系統。而新農合基金和城鎮居民醫保基金統一為城鄉居民醫保基金。
2017年醫保定點準入將審批制改變成為綜合評分的協議制,協議制推行以來,醫保定點零售藥店激增。數據顯示,四大連鎖藥店醫保定點藥店都在不斷增加,其占比遠超普通藥店。老百姓(77.9%)位列首位,一心堂(77.6%),大參林(66.04%),益豐(62.3%)隨其后。此外,今年多地醫保藥店也成片增加,比如上海今年5月份就增長了100家;云南通過了上一年申請的214家;南京過去15年總共才審批648家等。2018年隨著醫保制度的改革進程加快,全國各地“兩保合一”工作的推進,醫保市場的容量將急劇增加,積極爭取醫保定點將是零售藥店的重點工作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