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醫院占半壁江山 社會辦醫目標暫難實現10月24日下午,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發布《民營醫院藍皮書:中國民營醫院發展報告(2013)》。該報告指出,2013年我國民營醫院迅猛發展,已占全國醫院數量的4成,但是要實現2015年社會辦醫目標,仍有一定難度。
我國民營醫院數量將占“半壁江山”
2013年,我國民營醫院在機構總量上發展速度較快。據該藍皮書介紹,截止到2013年3月末,全國民營醫院已經發展到10166所,比2012年同期增加1302所,同比增長了14.69%;全國民營醫院機構數量占全國醫院數量的比例由2012年同期的39.60%提高到43.24%,依然呈現公立醫院數量在逐漸減少、民營醫院迅速增加的發展趨勢。
2013年,全國民營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提供的醫療服務量大幅度增長。2013年1季度,全國民營醫院診療人次數量達到6003.0萬人次,占全國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比例提升到10.01%,比2012年同期提高了17.20%,接近2005年民營醫院全年門急診診療人次數。
可見,全國民營醫院發展的“春天”來臨,新醫改的深化與市場配置醫療服務資源機制的建立,給民營醫院帶來政策和環境上的發展機遇,使得全國民營醫院的機構數量發展較快,已經達到了全國醫院數量的2/5,而民營醫院門急診診療人次和入出院人數僅達到全國醫院的1/10,說明全國民營醫院中單體醫院的規模偏小,醫院診療服務能力還是處于弱勢狀態,這將是民營醫院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實現2015年社會辦醫目標有難度
2012年3月14日,國務院印發《“十二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中提出,大力發展非公立醫療機構,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床位數和服務量達到總量的20%左右。該藍皮書經過分析認為,全國社會辦醫發展目標的實現有一定的難度。
按照2008年以來全國醫院及民營醫院的平均發展速度粗略預測:到2015年,全國醫院數量將發展到25292所,其中,民營醫院達到13115所,占比達到51.85%。到2015年,預計全國醫院床位數量將發展到548.17萬張,如按民營醫院床位數量平均發展速度預測,2015年底民營醫院床位數量將達到102.91萬張,占比達到18.77%,而這一比例要達到20%尚缺6.7萬張。
到2015年,預計全國醫院診療人次將發展到31.85億人次,如按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平均發展速度預測,2015年底民營醫院診療人次將達到3.58億人次,占比才達到11.25%,要達到20%還缺2.79億人次。由此可見,全國及各地社會辦醫的現狀與民營醫院發展目標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診療人次和入(出)院人數兩個指標,實現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國有民營是公立醫院改制有效途徑
該藍皮書指出,公立醫院由社會資本托管(國有民營)仍是我國公立醫院改制一條有效的途徑。一是隨著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全面鋪開,醫療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公立醫院托管可以成為國有資本民營化的一種過渡措施;二是伴隨著我國社會金融資本與醫療產業資本的高度融合,社會資本托管公立醫院不僅能處理醫院不良債權、化解醫院生存與發展的難題,還是社會金融資本進入醫療產業的一個重要手段。
“三是在區域醫療衛生規劃中,公立醫院托管改制可以成為政府將國有資本從醫療服務市場競爭性領域逐步退出的有效途徑。”該藍皮書分析認為,在這些背景下,我國公立醫院改制托管不僅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常規經濟行為,更重要的是新醫改中各級政府“不求所管,但求所用”的新思維下運用的調控手段。
從世界各國醫院總體情況看,多數發達國家的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和社會辦醫院,已經建立起法人治理的現代醫院制度,在醫療服務領域還出現了職業經理人階層。因此,托管經營的方式并不普遍,也缺少可資借鑒的經驗。但對目前的中國醫療服務行業來說,它是搞活公立醫院的一項重要探索,尤其是在國有中小型醫院經營困難,又缺乏靈活的資本退出機制的條件下,托管對于國有中小型醫院的改革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