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電子處方:誰才是真正的分羹者來源:21世紀藥店網址:http://www.PharmNet.com.cn
今年5月,國務院醫改辦發布《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再被提及。在去年“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的基礎上,今年處方外流將重點從零售藥店端著力。
隨著西安、青海、海口等多地接連開始試行電子處方服務,引起了業內的持續關注與討論。
電子處方背后是處方外流,電子處方試點放開,處方外流或同時放量。在醫改大背景下,醫藥分開、零加成、藥占比等政策持續深入,處方能否順利外流仍未可知,但至少呈現出進一步的發展,各利益相關方也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市場的放量。
處方外流的擔子
一直以來,處方外流就承擔著“醫藥分開”的重任。在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的過程中,處方外流或院外處方流轉是其中一項重點內容,即此前由醫院藥房承擔的藥品轉到其他藥品流通渠道,以保障患者的購藥需求。
但是,處方外流除流向零售藥店外,社區醫療機構作為其中一個重要渠道,顯得更占上風,如何承接處方外流的市場也成為了業內的一大課題。不過,好在具體相關政策上,監管層對處方外流的態度越發明朗。
從2014年探索“患者憑處方到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自主購藥的新模式”,到2016年的“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再到最新的2017年醫改任務中“探索醫療機構處方信息、醫保結算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均試圖著力清掃院外處方流轉的系統性障礙,為處方外流開道。
專家分析,通過實施處方外流達到醫藥分開,先是調動患者的積極性,讓患者可以自主決定到哪里買藥;其次是通過醫保對接、處方信息互聯互通等方式提升患者在零售藥店或其他途徑的購藥體驗,對醫院藥房形成實質上的“分流”。電子處方的誕生與發展使得后者能夠成為現實。
不過電子處方的推行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醫院擔心診療糾紛和利潤外流,藥企擔心沖擊現有銷售模式,所以難有作為。直到移動互聯網在醫藥圈的興起,那些苦于找不到盈利模式又想在醫療市場分一杯羹的移動醫療企業,最希望能盡快推進處方外流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它們也終于看到了一絲絲前進的曙光。
目前從各地的要求來看,零售藥店和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是電子處方的執行主體,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可以是醫院,也可以是移動醫療企業開展的互聯網醫院或O2O平臺,這為移動醫療企業搶占傳統醫療市場打開了政策上的缺口。
醫藥電商的進擊
其實,如果嚴格按照西安方面的要求:“鼓勵符合條件的藥品零售企業與具有合法資質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合作建立電子處方共享平臺。”
那么,符合資質的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包含兩種,一是當地的公立醫院,如陜西省人民醫院等;二是烏鎮互聯網醫院等具有合法醫療資質(同時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互聯網醫院。
互聯網醫院在電子處方的探索上可謂得天獨厚。微醫集團董事長兼CEO廖杰遠曾表示,微醫的構想是利用烏鎮互聯網醫院助力藥店升級為“藥診店”,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打造O2O服務閉環,加速處方外流,實現藥店商業模式的升級轉型。
廣州健客也于今年宣布,將與廣州一家全科社區醫院展開合作,探索互聯網醫院模式,重點發力布局互聯網醫院和移動醫療。健客CEO謝方敏認為,醫藥電商具有供應鏈、用戶等優勢,有探索承接處方外流的條件。而未來的趨勢之一就是醫藥電商與各大醫院合作探索互聯網醫院,引導處方外流。目前健客已跟國內排名前十的幾家醫院展開合作,探索院外處方外流的承接之路。
與互聯網醫院不同,阿里健康將目光瞄向了社區醫療機構。7月7日,阿里健康與杭州市余杭區衛計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攜手聯合余杭區醫療機構和社會藥店,共同打造就醫流暢、配送高效的電子處方外配平臺,探索醫藥服務新模式。
而獲得步長制藥集團6000萬元注資的快方送藥近日也宣布,將在全國50個城市與500家藥店合作,通過快方送藥的電子系統幫助其接收來自快方送藥、其他第三方平臺、互聯網醫院及醫院外流處方的訂單。快方送藥CEO高越直言,醫藥分家、處方外流、醫藥電商新政是快方送藥進行戰略調整的主要原因。“市場發出了放量的信號,快方送藥要做的是提供信息化改造解決方案,幫助藥店更好地迎接市場增量。”
零售藥店的堅持
當然,所有的嘗試,最終還是會落到零售端,由零售藥店來實踐。眾所周知,藥店對處方市場垂涎已久,只是苦于政策一直未能放行。盡管最近關于零售藥店違規銷售處方藥的新聞層出不窮,但依然掩蓋不了連鎖藥店對處方藥市場的期盼之心。
廖杰遠指出,處方外流能否順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藥店能否獲得合規的處方來源。傳統的紙質處方流轉及監督不易,在國家推行醫療服務信息化的背景下,電子處方或將成為處方外流的主要載體,而藥店會成為電子處方外流的主要承接載體。
電子處方與醫藥零售合作方式
電子處方+零售藥店
電子處方+醫藥電商
電子處方+藥品配送
在陜西眾信醫藥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喬元輝看來,電子處方的推廣意義深遠,對于破解處方外流問題起到了一個積極的疏通作用,所以目前陜西眾信正計劃對所有門店進行電子處方平臺的試點。
事實上,零售藥店對處方藥市場的探尋不止于電子處方,如北京醫保全新、康德樂在DTP上的探索;四川德仁堂對院邊店、托管藥房的探索;河北樂仁堂對開設院內藥房的探索;重慶萬家燕對藥診所的探索等,還有以處方藥銷售為核心目的,紛紛建立各種疾病的健康管理中心、康復中心、健康生活館等嘗試,簡直是數不勝數。
零售端的堅持還體現在工商合作上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在“2017全國藥店周暨第十二屆中國制藥工業百強年會”上,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毅曾堅定地表示,處方外流的趨勢是不會變的,問題在于處方外流能有多大的比例、多長時間才能實現。這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零售藥店應做的,就是盡早布局,以承接處方外流,如挑戰DTP藥房,加強工商合作,打造處方專業化藥房。
零售終端的大規模行動也讓上游工業聞到了氣息,很多處方藥生產廠家意識到未來處方的流向,開始著手相關布局。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春波認為,隨著處方外流的聲勢浩大,工業企業應根據市場的變化迅速做出反應,如將醫院資源下沉到院外市場,學術推廣下沉到基層,給終端更大的幫助,共同為處方市場的放量做好準備。
電子處方應用早有先例
除了政策層面的推動外,電子處方在互聯網醫療平臺和醫藥零售企業之間的流動早有先例。
廣東省網絡醫院上線
最早可追溯至2014年10月,全國首家網絡醫院——廣東省網絡醫院上線,患者通過安裝在連鎖藥店的網絡就診點的視頻終端,可向在線專家求醫問診。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具處方,患者便可拿著打印出來的處方在藥店買藥了。
全國第一張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誕生
2015年10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專家王建安通過烏鎮互聯網醫院給在杭州家中的黃女士開具處方,標志著全國第一張互聯網醫院電子處方的誕生。處方開出后,黃女士在線完成藥費支付,一兩天后,藥品由國藥集團配送至黃女士的家中。自此,“電子處方”一詞也開始流行開來。
成都開展電子處方服務試點
去年9月,成都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全市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開展電子處方服務試點工作。患者在藥店通過問診平臺問診,獲得電子處方,然后在線下藥店拿藥。據成都商報統計,截至今年4月7日,成都市擁有電子處方的門店超4000家,電子處方醫生超過300人,共計開出250多萬張電子處方。
西安推行電子處方服務
5月18日,西安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印發《西安市藥品零售企業推行電子處方服務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打算在該市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和有條件的零售單體藥店推行電子處方服務。緊接著6月13日再發文《推廣互聯網醫院開展慢性病隨診電子處方共享工作的意見》,將電子處方的試點工作落在了通過互聯網醫院進行慢病隨診上,并對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的資質提出了明確要求。
廣西啟動處方信息共享平臺
5月23日,廣西梧州紅十字會醫院啟動了以醫院為核心、聯合政府醫藥醫保等部門以及社會藥店共同建設的全國首家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其流程為醫生根據患者的需求開出處方并提交至醫院藥師審核,審核通過后可直接上傳至“處方信息共享平臺”,平臺將處方信息以短信的形式推送給患者,患者自主選擇到任何一家平臺藥店完成線下購藥,最后藥店核驗患者處方信息,打印處方并完成售藥。
廣州實行公立醫院改革
7月15日,廣州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正式啟動。在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州地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要優化患者就醫體驗,探索醫療機構與定點零售藥店開展處方外配業務的銜接機制,實現定點零售藥店網上核實醫師處方,享受門診特定項目、門診指定慢性病待遇的參保人可憑處方在定點零售藥店配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