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藥采購價格下降26%來源:醫藥觀察家網網址:http://www.51emo.com/Read.Asp?PPNewsID=15590
被認為是招標風向標的北京市2012年基藥招標結果終于公布,中標價格較北京市現行基本藥物采購價格下降約26%,業內人士表示,相比普藥仿制藥30%—40%的降幅,中藥獨家品種的降價幅度僅1%,遠低于市場預期。 獨享1%降幅
日前,北京市衛生宣傳中心發布了2012年基藥招標結果,公示僅公布了整體降價幅度,各個品種的中標價格并未公示。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中標品種會公布,但各個品種的價格不會公開。 業內人士表示,相比普藥仿制藥30%—40%的降幅,中藥獨家品種的降價幅度有的只有1%,遠低于市場預期。 記者致電有獨家品種的幾家上市公司,公司人士均表示,目前還不清楚中標價格。 上海某分析師告訴記者,中成藥獨家品種降價幅度低并不奇怪,在2010年那次招標中,很多中成藥獨家品種幾乎沒降價,就算降價,幅度也在5%以內。 相比中成藥獨家品種,普藥仿制藥的境遇就可憐得多。根據公開信息,此次北京市2012年基藥招標的采購范圍很廣,包括國家基本藥物(2009版)和北京市增補品種共計519種藥品,中標價格較北京市現行基本藥物采購價格下降約26%,預計年采購量達40億元,通過集中采購藥價降幅平均可達30%左右。上述分析師表示,很多普遍的仿制藥降價幅度可能達到30%到40%,這些仿制藥競爭力弱,藥企只能以量換價。 為啥不降價?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感嘆中成藥用不起。“隨便開個咳嗽糖漿都要大幾十塊錢,要是開點中成藥消炎,沒幾百塊錢拿不下來。”一位消費者告訴《金證券》記者,“像止痛貼膏一張就要20多塊。” 上述分析師告訴《金證券》記者,國家扶持中藥企業是一貫的態度。國內很多便宜的西藥都是仿制藥,不存在前期研發,中成藥大多都是藥企自己研發的,前期投入很大,所以國家要保護它的價格優勢,讓藥企能在8到10年內回本,這樣才有研發的積極性。 除了國家保護措施,近年來中藥材價格飆升,中藥企業成本高企,也是價格無法降下來的一個原因。目前大多數中藥材的價格處于歷史高位。云南的三七、西北的黨參和當歸、東北的人參,一直是熱點漲價品種,如云南三七2012年全年漲幅超過103%。 即使成本漲得快,但因為在定價上享有更加優越的地位,中藥企業2012年的業績實現了較快的增長。比如說擁有血栓通品種的中恒集團(600252)2012年實現凈利潤71332.69萬元,同比增長90.26%;康緣藥業(600557)去年凈利潤為23967.12萬元,同比增長31.32%;而受“限抗令”和下調藥價等因素影響,很多西藥上市公司業績出現滑坡。魯抗醫藥(600789)2012年凈利潤-9667.98萬元,為近4年來首虧;哈藥股份(600664)2012年凈利潤為28774.55萬元,同比增長-73.70%。
|